By gloomcheng, Sat, 04/23/2011 - 17:19 認識台灣文化的方法 我一直很想買一套書,就是「遠足文化」出版的「台灣地理百科」叢書,內容五花八門,涵蓋自然、人文、產業等層面,介紹以上議題在台灣的發展過程與現況,我想,閱讀這些輕鬆的書籍,就是認識台灣文化的好方法。 自從接觸人文導覽活動後,我才發覺我們對於自己所居住地方的瞭解並不深,而理解不深入將造成我們與這個地方產生疏離感。但當你開始瞭解關於這塊土地的發展史,知道周遭的建築特色、人文景觀、歷史脈絡,就會產生與當地的連結;當人與土地產生連結後,就會關注文化。這是我的觀察與我的看法。
By gloomcheng, Mon, 04/18/2011 - 16:24 探尋文化的第一步:觀察 這是因為一則新聞有感而發。 新聞內容大致上是這樣,高雄都會公園近日內因某棵樹正值開花期,花開得很茂盛,然而花所散發出來的氣味卻不怎麼好聞,有種豬屎、雞屎的味道,因而招來附近民眾的怨言。 這棵被簡稱為「豬屎樹」的掌葉蘋婆,就因為它所散發的氣味,引發鄰近民眾請求都會公園管理單位將它移栽他處。後續記者也訪問管理單位,管理單位發言人的回答大致上是這樣的, 這棵掌葉蘋婆已經種植多年了,而且會發出異味的時期只有四月份,也就是開花的季節,基本上是不可能移栽的。再說過了花季之後,就會開始結果實了,這時民眾可以觀看到相當漂亮的掌葉蘋婆果實,同時也可以更加認識這棵樹。
By gloomcheng, Sun, 04/17/2011 - 14:06 我們可以相信的改變 這句話正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 2008 年大選時提出的競選口號,「Change We Can Believe in」。近幾年,社會一直瀰漫著希望改變的風氣,不論是非裔美國人站在世界舞台、擔任美國總統的故事,或是以戲劇手法來回應這股希望改變風氣的日劇「CHANGE」。 很多人都希望改變,無庸置疑。然而當我們實際遇到改變時呢?大家有沒有想過、或是觀察到人們在遭逢改變時所採用的對應方式?改變有好有壞,遭逢災變也是一種巨大的改變,大多數的人在面臨改變時,首先反射的應對動作就是「排斥」。這很正常,因為我們並不知道改變之後是好是壞。
By gloomcheng, Sun, 04/17/2011 - 02:02 夏日大作戰 昨天看了夏日大作戰這部動畫,對於作品製作的精細程度,相當佩服。任何一幕場景,背景的任何一個小細節,都繪製得相當細膩。夏日大作戰設定相當有趣,其實跟現在的生活差不多,也就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整合。不過設定上還是比較偏向「Second Life」(中譯第二人生)這款遊戲。 夏日大作戰雖然是一部描繪虛擬世界影響到真實世界運行的動畫,不過我更感興趣的是,整部動畫的核心家族-陣內家。透過觀賞動畫,其實我們也正在吸收日本家族概念的文化價值,雖然現今的日本,也許正經歷著大家族與小家庭相互衝擊的過程中,然而透過動畫,我們仍然可以一窺日本大家族的生活方式。
By gloomcheng, Sat, 04/16/2011 - 01:02 我的文化推廣夢 「文化,就是生活」,簡要的文句,卻明確地定義文化的意涵;然而,若生活便是文化,為何文化推廣工作不如生活一般、亦不如呼吸一般,可以那麼輕鬆自然地進行,光是解釋「文化」二字,就得耗上一番功夫?! 「文化,確是生活」。台灣這個蕞爾小島,聚集了多個族群的人們,使得彼此的生活型態及模式都相互影響也相互改變,經過不斷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演化過程,已然創造出一種獨特且多元的台灣文化。 台灣的特有文化,確實令人感到驕傲,然而外來文化融入本國文化的速度,亦是不容小覷的問題。台灣不斷地吸收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文化,同時卻也一直忽視如何保存自己的文化,這使得現今的年青人,只懂得追求潮流、趨勢,而不加以思索如何吸收國外的文化,來使自身的文化得以演化。
By gloomcheng, Sat, 04/09/2011 - 23:23 神明搬家 如往常一般,回高雄的日子裡總是習慣晚睡,今天又是凌晨三點半才睡。然而今天卻無法睡到自然醒,八點半就被叫醒了,因為今天有件大事得參與,就是,幫神明搬家。 驅車抵達目的地後,已有多位師姐在現場幫忙了,對於宗教信仰(道教)文化涉入不深的我,不知從何幫起,只能一直駐立,呆若木雞。接著,就看著這些位師姐,你一言我一語,談論著哪些法器須收置在哪裡,以及如何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