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要使用資訊系統,是因為「機器」可靠,只要輸入的資料正確,就可透過設定的處理流程,得到預期的「正確結果」;如果機器的處理結果不正確,通常會修正系統。
所以,面對機器的錯誤,第一直覺就是修正它。但,如果,錯誤才是讓機器得以擁有人性的契機呢?不斷的修正錯誤,會否才是把機器推向「機器」的始作俑者呢?
我們之所以要使用資訊系統,是因為「機器」可靠,只要輸入的資料正確,就可透過設定的處理流程,得到預期的「正確結果」;如果機器的處理結果不正確,通常會修正系統。
所以,面對機器的錯誤,第一直覺就是修正它。但,如果,錯誤才是讓機器得以擁有人性的契機呢?不斷的修正錯誤,會否才是把機器推向「機器」的始作俑者呢?
總是不免感嘆時光飛逝。轉眼間,居然在網絡行動科技任職兩年又一天了。
原本,我的職稱是寫「網站企劃」,但因個人生涯規劃之故,自今年下半年起轉而在家工作,以遠端合作的模式協助網站開發。因此,在回顧兩年工作點滴之刻,我將個人檔案的職稱改成「網站工程師」了,我想會更契合我現在的身分、角色。
繼續加油吧!
近期因為工作之故,深入研究並開發了幾個 Drupal 模組,為免自己忘記,還是把相關的經驗都記錄下來,以茲備查。若您有興趣的話,請移駕到「technical」頁籤查看相關文章。
至於這個部落格是否要轉型呢?喔,不!我的正職工作本來就是網站工程師,偶爾寫個程式自是正常,也是我的生活一部分,這應該再正常不過了吧。再者,因應鬼月到來,在這個屬於我的月份,來個大改變正好而已啦。
反正,這裡就是我碎碎唸的空間,要寫些什麼,我高興就好。
月初參加了場同事的婚宴,席間品嘗了道風味特殊的佳餚,值得一提。兩位新人都是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的校友,對於環境、社會的關注一直彰顯在外在的行為表現,實在是很有趣的兩個人。
對於婚禮,他們確實也不馬虎,十二道喜宴菜餚中,有道名為「什錦喜福拼盤」。等到上菜那刻才知,原來這不是道簡單的菜餚啊,裡面包含十道料理,道道都是介紹台灣各地個人或團體用心製作的小禮品。
有手工果醬、杏仁酥、雨林保護咖啡、蜂蜜、綠茶等推廣台灣農產的食品;也有環保筷、紙製撲滿、藍染御守、炮竹御守等極富環境保護意涵的實用小物。說起來,還真是佩服這兩位新人,不但落實喜宴菜餚不用魚翅外,還呈上這麼一道別開新意的菜餚,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更重要的是,參與的賓客應該都很認真的學到了一些東西了,謝謝。
在台北定居那幾年,無論在職場還是社交場合,多數人似乎都習慣以英文名字相互稱呼;不過,我通常不會報上英文名字,說是習慣也可,說是刻意也行。這其實也不值一提,只是今天突然想起自己英文暱稱的演進,便想著要書寫一番。
最早的英文名字,是在小學參加英語補習時,那時的老師幫我取名為 Frances(有這麼少字母嗎?小時候怎麼覺得這名字落落長!)。為什麼是這個名字?我也不知道!反正,上英文課就習慣叫英文名字,我也需要有個英文名字,然後就剛好被指派這個,至於老師為何覺得我適合這個名字,我也不知道!
基於對英文的「不」喜愛,補了一段時間後就沒再繼續了。再次進補習班已經是國中的事情了,那時報出自己的英文名字,孰知當時的老師覺得太拗口,遂幫我改成 Frank,說是比較簡單、好記。這次的英文名字總算有原因了,有進步。
這屋有個大水池,那屋則有數個小水池。大水池的蓄水量跟小水池的總蓄水量相當。
清晨下了場雨,兩屋的水池都多蓄了些水。這屋的主人打了桶水煮飯後,看到大水池的量不但滿滿的,而且還比下雨前多了一些,相當開心。那屋的主人挑了個小水池打了桶水煮飯後,看到這個小水池空空如也,嘆了口氣,卻沒發覺其他小水池的蓄水量也比雨前都多了。
錢不夠用說不定是件好事。
因為錢不夠用,所以要學習如何節流,如何調控資源來度過難關。如果錢都一直足夠花用,那麼等到再年長一點時,突然面臨不夠錢用的情況,卻發覺沒有足夠的經驗來應付、面對,豈不難過。
錢不夠花,就想辦法讓錢足夠花用,就好。
大約八、九年前,我曾經跟隨學術參訪團到上海。正因為「學術參訪」的特殊身分,除了拜訪幾所大學院校外,還見上幾位上海官員,聽聽他們對於中國發展的看法、以及上海的未來願景。
不過,這不是主題。
主題想談的是,在不同的文化框架下是如何看待與使用外來語,以及使用外來語的廣告標語該如何融入文化。
那年,猶記得在上海看到的外商品牌,其公司名稱或品牌名稱,大多被譯為「中文」來使用。舉例來說,那時在台還被稱為「波卡」的洋芋片品牌,正在經歷品牌正名的轉換過程,因此更名為「波卡 Lay's」(註1);而在上海正巧也看到 Lay's 的廣告,不過名稱叫做「乐事」。
當時的我,心想,中國對於外來字的接受度可能不高,或是使用英文字將有礙於民眾認識品牌,因此才都要改為中文字,而傲驕的心態也油然而生,認為台灣對於外來語的接受可高多了,至少在品牌名稱的使用上,都保留英文字,像是「波卡 Lay's」或是「seven-eleven」,而且民眾在幾經嘗試後,對於品牌名稱都可以朗朗上口。
當時我想的是,「何必一定要改中文呢?直接使用外來語沒什麼不好,多唸幾次,就會記住唸法了吧。多看幾次,總會慢慢知道外來語的原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