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ulture is Life

Main navigation

  • Home
  • Technical
  • About
  • Contact
User account menu
  • Log in
By gloomcheng, Wed, 11/29/2017 - 22:25

藥方 171113

抵當湯 / 1g:治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鞕滿,小便自利者,必有畜血,令人善忘,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

通竅活血湯 / 1g:活血通竅。頭髮脫落,眼疼白珠紅,酒渣鼻,久聾,紫白癜風,牙疳,婦女乾血勞,小兒疳證等。

生脈飲 / 4g: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1. 暑熱多汗、耗氣傷陰證。體倦、氣短懶言、咽乾口渴,脈虛弱。
  2. 久咳肺虛、氣陰兩傷證。嗆咳少氣、短氣自汗、口舌乾燥,脈細。

知柏地黃丸 / 3g:滋陰降火。陰虛火旺證,骨蒸潮熱,虛煩盜汗,腰脊痠痛,遺精,口乾,咽微痛,舌偏紅,脈細數、尺脈有力。

By gloomcheng, Wed, 11/29/2017 - 22:21

藥方 171023

通竅活血湯 / 1g:活血通竅。頭髮脫落,眼疼白珠紅,酒渣鼻,久聾,紫白癜風,牙疳,婦女乾血勞,小兒疳證等。

六君子湯 / 3g:益氣健脾、燥濕化痰。脾胃氣虛兼痰濕之證。食少便溏、胸脘痞悶、甚則嘈雜、咳嗽痰多色白、噁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濡緩。

抵當湯 / 1g:治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鞕滿,小便自利者,必有畜血,令人善忘,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

半夏瀉心湯 / 3g:和胃降逆、消痞除滿。胃氣不和,心下痞滿,但滿不痛,或嘔吐或腸鳴下痢者。

生脈飲 / 3g: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By gloomcheng, Tue, 08/25/2015 - 23:10

[務農日誌] 黑豆栽種知識

為了接下來的大豆栽種計畫,我買了幾本農業改良場出版的專刊,分別是《大豆栽培管理技術》[PDF]與《大豆有機栽培》[PDF]。兩本書都各有談到栽培、管理的知識,但對於農業門外漢來說,還是搞不太懂究竟如何實際操作。舉例來說,在《大豆栽培管理技術》一書中有提到須整地作畦,所以我一直以為要作畦,因此一開始在跟家人討論時都是說要請人開農機進來整地作畦,也一直朝這個方向規劃。1

By gloomcheng, Sun, 07/26/2015 - 02:22

未來的面貌?

這個暑假因有選修臺大的「科技與社會研究」課程,被指派的讀物是「技術物有政治性嗎?」,目前還在努力消化艱深的字句,還沒讀完。不過,當看到這個題目時,直覺就想到「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這本書,當中就提過科技的發展並不一定是技術優良取得勝利,很多時候是許多錯綜複雜的各種「關係」交織,從而導致我們現在所看到、用到的技術。

然後,又想到前幾天一個生活上的事件,有感而發,在思考說科技的未來發展到底會是什麼面貌,像我這種目前在資訊業中間層級的角色,又該如何抓住時代發展的趨勢?種種想法,簡略書寫段文字抒於此。

(本文開始)

幾天前,我用 Line 跟小情人(我侄子)聊天。小情人很好動,打開視訊功能,邊拿著手機邊移動,或躺、或滾、或臥,一刻不得閒。科技的變革,對某些人來說很是震憾,對某些人來說卻是自然。

以講電話為例,我認識電話的時候,就是有個話筒、有條線連接到話機上,話機有 12 個機械按鍵,「從小我就認識,電話可以聽到聲音,僅管你並不知道講話的人身在何處」,對於這種神奇的科技,我並不會像那些初看到貝爾電話機面世的人那麼驚訝。反正,這種科技物很自然就是在處理通話這項工作。

之後,電話線不見了,講電話不再需要一直被限制一個空間內,移動性變高了。對此,我還是不怎麼驚訝,彷彿這種改變是當然的。

By gloomcheng, Thu, 07/16/2015 - 11:54

[務農日誌] 劇情急轉直下,繼續做我的大豆夢

今早,臺南東山區公所承辦休耕、轉作的人員來電,說是會直接登載我是轉作毛豆,所以我就可以栽種食用黃豆了。結案。

By gloomcheng, Tue, 07/14/2015 - 23:36

[務農日誌] 食用玉米,就決定是你了

日前,提到去辦理休耕、轉作的補助申請,當時是想申請食用大豆,但後來幾經詢問後,已確認只有「綠肥大豆」有補助,食用大豆是沒有補助的。於是,本想要改栽種紅豆來試試。

在去區公所辦理補申請前,心血來潮地去電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接電話的承辦人員(沒有轉接喔,接通後就一直是同一位小姐回覆)很有耐心地回答我各項問題,並說明雖然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以前有研究紅豆的栽種技術,但現在他們較沒有專注在這項作物上,建議我可以改找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朴子分場(05-3792060)、高雄區農業改良場(08-7389158)詢問,或是可以詢問臺南場的吳副研究員,她是目前場內專攻豆類作物的專家。

By gloomcheng, Mon, 07/06/2015 - 21:42

[務農日誌] 休耕、轉作,傻傻搞不清楚?

雖然一直對農業保持高度興趣,但我的農業的理解相當不足,於是在四月底到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上「農藝入門班」,希望透過這種入門級的課程,稍稍補足一些對於農業現場的瞭解。

在當時的課程中,講師有提到為因應日益缺水的問題及提高雜糧自給率,且稻米自給率超過 100%,因而鼓勵轉作旱作作物,這當中包含大豆。於是,上完課後,我一直覺得可以試著栽種食用黃豆,一來是進入農業現場,親自「體驗」農業的現況(我自認我得透過這種方法學習,速度才快);二來是非基改黃豆是政府主推的經濟作物,也算符合轉作的要求,一樣可請領轉作補助;其三則是因為黃豆相關副產品眾,市場需求較高,較不用擔心日後的銷售問題。

By gloomcheng, Thu, 06/25/2015 - 23:56

co-cooking space

去年年初,寫了份計畫書「大學小革命:找回真實的味道」,大概從這個時間點開始,越來越想碰「真實食物」的這個題目。我認為,要解決食安的問題,唯有從「生活型態」下手,也就是型塑文化,但要型塑文化,就不能說是在做「文化」,因此,就得透過「活動」的型式、透過「體驗」的方法,來改變大家的習慣,最終才能型塑文化。

去年,我在計畫書內寫的是利用「野餐」活動來達成前述目標,其後因為計畫書沒通過就沒繼續推動了;這一年間,野餐活動如雨後春筍,彷彿路跑活動的翻版,而透過野餐活動來改變大家的生活型態這回事的成效呢?我想,相當不顯著。這使得我又萌生放棄野餐這個手段的念頭,再者,糟糕如我的個性之一就是當很多人在做這件事,我反而就不想做,因為只想做跟別人不同的事情,更是讓我對於這個計畫說放手就放手。

接下來這一年,我從「野餐」活動轉向「自煮」這回事,在這段時間內,我試著下廚試做各式各樣的甜品、點心,一方面,從這些體驗活動中,理解到食譜其實是相當「結構化」的知識,因為任何人只要照著食譜記錄的材料、份量,以及做法,就能做出差異不遠的成品,要能將一門知識外部化到這種程度,相當不容易;二方面,「偶爾」下廚其實是相當抒壓的,尤其是揉麵團,使勁的搓、揉過程當中,壓力都隨著力氣、汗水的耗損而散逸。

By gloomcheng, Sat, 05/23/2015 - 00:33

五年,養成

2010 年,我認識了 ilya,跟他一起在中研院辦了場「Digital Natives Workshop」活動;那一年,我很不習慣他教我的「做事方法」。囉嗦,大概是認識他的人都會用以描述的形容詞,不過這不足於描述他帶人時所表現出來的氣度,「沒事找事做、把事情複雜化」我認為是更為具體的描述。

當年,我認為我是一位「研究助理」,負責協辦活動的各項庶務工作,所以應該是主管交派工作事項,然後我就逐一去完成吧,不過實際狀況卻是,我常常站在他桌邊,或辦公室的黑板前,聽他講述某件事應該怎麼處理、怎麼「想」的「教訓」。很多時候,我是不能理解他的話語,總是似懂非懂的說,「是,我知道了」,但我想眼神應該有不小心出賣我,因為受過心理學訓練的他,總是一再地說更多話,講更多例子,來試圖找出適合我的頻道(channel)。不過,不知道是他的程度不夠,還是我的程度不夠,總之,我們兩個當時沒在同一個頻道上,我所接受到的,大部分都是雜訊,沙沙沙沙地穿插在他所說出的語句當中。

By gloomcheng, Fri, 05/22/2015 - 21:48

合作之道

前天,在某個活動的場合,遇到 Drupal 社群的朋友,聊了些關於社群、合作的事。

我們一直強調要團隊合作,要開放精神,但其實我們的文化中並沒有埋入「合作」的基因,舉例來說,國外的軟體設計,一定會加入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來做為跟其他軟體溝通的接口,像是 Drupal 這類的開放原始碼軟體專案,就有很好的 API 設計;然而我們卻鮮少在開發一個系統時就已經先設想了 API 的架構規劃。

我一直覺得,這些軟體可以具體、設計得出這麼好的 API,想通怎麼在不同的軟體系統間進行資料交換、流程交換,這深層的意義正表示,這些軟體的設計者很清楚何謂「合作」,因此他們定義好自己的「接口介面」,用自己的方式處理別人丟進來的資料,再提供對方所需要的資料。

在我的職場生涯中,有遇到需要 API 的案例就是做電商網站時,需要做金流介接,因此需要金流廠商提供 API,但在使用這些 API 的過程中,就會發現許多狀況,例如金流廠商回傳的錯誤訊息定義不清、擅自變更 API 規格致使傳送資料格式必須變更等,我認為,這正是說明著,我們沒有以「合作」為基礎的文化因子,因此我們設計出來的物件,也不具備跟其他物件合作的能力。

Pagination

  • First page
  • Previous page
  • Page 1
  • Current page 2
  • Page 3
  • Page 4
  • Page 5
  • Page 6
  • Page 7
  • Page 8
  • Next page
  • Last page
Culture is Life
Powered by Dru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