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定宴之前,我傳一封簡訊給同學、朋友們。內容如下:
親愛的同學/朋友們: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想讓更多人重視「文化」,認知到「文化」的存在;雖然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怎麼做較好,但我一直試圖推廣文化,像是平常辦理旅遊活動,陪大家一起旅遊,也認識當地文化。
在我的婚禮當中,我心想既然辦個婚禮本來就要花這麼多資源(錢啦),何不好好利用呢?!所以我就把「推廣文化」當成是核心的主軸來設想其中的細節,例如挑選「米」來取代喜餅、請我爸刻了一個囍字章,以及其他當天會看到的小東西等,目的就是想讓你們各位能開心地參與婚宴、享受當下,甚至是透過這個整個呈現的結果來認識我和宜君的生活、幫助我們的朋友,因為有你們才有今天的我。也正是因為你們,所以我才有屬於我的文化。
我猜想,就算我請大家不要包禮金給我們,還是很多人在盤算,反正當天就是帶到現場,再找機會塞給我們就好。換成是我,我也會這樣子做。可是,我總是覺得婚宴的存在,只是讓各位朋友們能夠一同分享我的喜悅,對於大家除了遠道而來之外,還要外加一包禮金,實在是讓我覺得造成大家太多的負擔了;我甚至想說,遠道而來的朋友,就請你們以交通票據來取代禮金吧,那些心意我真的收到了。
我曾想過,在過往時代,禮金只是集湊資源,讓大家把喜事辦得熱熱鬧鬧的,因此禮金另外還有「互助會」的意涵,在農村社會,禮金的存在很有意義;但是今天,我所擁有的資源還算足夠,各位的心意我都很感激,但我更希望的是大家可以開開心心地來參與,陪我度過這個很重要的日子,這樣就是最好的祝福了,就請大家原諒我這個無理的要求吧,請不要再額外包禮金給我了(這也是我老婆的想法)。若真想給個實際的物品來祝福,或許寫張卡片給我們會更有意義唷!
婚宴的日子將近,我也開始緊張了,同時也很期待再見到各位,如果說我人生中有什麼最值得驕傲的事,那就是在這麼多場婚禮當中,可以脫穎而出,得到大家的親睞,願意陪我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刻,感謝你們。
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因為不希望大家為了參與一件喜事,而讓自己倍感壓力,這樣主人想宴請客人的心意都被磨滅掉了。不過,生命果然會自己找到出口,僅管大家真的不包禮金了,反而是集資買了好幾份「大禮」給我們倆人,真是花招百出啊。
同時,因為文定宴不收禮金,所以我也打破文定宴只邀請女方親友的習俗,把想邀請的朋友全找來參與文定宴(因為結婚宴就會收禮金了),順便還能把「你是男方邀請的親友,在文定時本來男方親友就沒在包禮金的」當成藉口,用來說服還不屈服的朋友們。由此可知,人對於打破傳統的事還是會持疑、排斥,但若有個理由給他,他也就能夠說服自己了。
後記:當昨日看到「政大院長娶媳」的新聞時,倒還真有點反思自己的這個作為是否反而給友人們造成另一種困擾了。但是,我還是認為,唯有讓大家注視到這件事,才會思考這種文化是否需要與時俱進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