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李紳 《憫農詩》
我不喜歡西式囍餅。舉凡像是「大黑松小倆口」、「郭元益」、「禮坊」、「伊莎貝爾」……等,所有知名的西式囍餅,我都不喜歡。
之所以不喜歡西式囍餅,並不是真的不喜歡盒內的餅乾,而是發現市面上知名的西式囍餅,隨著時間推移,只是變更了外包裝盒,內容物其實沒有太多的變化或創新,每樣餅乾外觀看來也許可口,但口味其實如出一轍,吃沒幾片就膩了;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總是沒吃完囍餅,最後只能丟棄,相當浪費,也不環保。
可是,如果不送西式囍餅,那麼還可以送什麼呢?一開始,我其實想要送微熱山丘的鳳梨酥及台灣茶。不是餅的囍餅,多數人都想得到,並沒有太特別,只不過基於我想推廣農產品以及介紹新人生活文化的心態,我另外加入了「體驗」的要素,所以如果微熱山丘願意讓我跟我女友一同前去工廠並實際參與製作過程的話,我想,收到禮盒的人應該會覺得很有意義。
然而最後並沒有這麼做,最大的原因是「預算」,另一個原因則是忙碌。我想所有事情之所以發生或不發生都應該有它的原因,雖然鳳梨酥沒買成,但最後卻給我另一個更有意義的物品--「米」。提供囍米的農夫是他-陳家千。他是我大學及研究所時期的同學,在都市工作及生活幾年之後,決心回到台東關山種米,當個正職農夫,並為家鄉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關於他的故事,後文再聊。
米,算是台灣人的主食,然而近年來食米的數量逐年下降,米食文化也在大家不注意之刻逐漸消失。因此我決定與我女友共同前往台東關山,拜託我的這位農夫好友,讓我倆參與民國一百年第二期稻作的種植過程,並且希望這些親自栽種的稻米可以來得及在婚禮前熟成,然後附上我們滿滿的心意,送給我們在乎的朋友們。
雖然我的幼年生活大半是在農村度過的,但我著實沒有從事過辛勞的農事,大多只是等到採收期,纔進入農田採收那鮮甜多汁的果實(其實還是玩樂的性質居多)。這次下田務農,不只感受農夫的可愛與熱情,還瞭解到他們是以什麼樣的心情看待農作物;另一個我沒預期到的改變,就是現在再看到稻田時,總多了一份說不出的親切感,甚至是一股想再下田的衝動。
米,才剛種下;但我們兩人想帶給親友的情感,早已深埋。在此再次感謝我的同學以及他經營的「南島秧滿田」,當你開封仔細品嘗後,並且有感受到農夫的辛勞以及我們兩人的祝福與感謝的話,歡迎你帶著一樣的心情,再次給南島秧滿田機會,繼續感受他們那股對於土地、稻田的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