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往常一般,回高雄的日子裡總是習慣晚睡,今天又是凌晨三點半才睡。然而今天卻無法睡到自然醒,八點半就被叫醒了,因為今天有件大事得參與,就是,幫神明搬家。
驅車抵達目的地後,已有多位師姐在現場幫忙了,對於宗教信仰(道教)文化涉入不深的我,不知從何幫起,只能一直駐立,呆若木雞。接著,就看著這些位師姐,你一言我一語,談論著哪些法器須收置在哪裡,以及如何擺放。
法器收置好後,接著便是要安排待會由誰恭請哪位神明出門。這次跟著搬家的神明,有遠從朴子配天宮迎請來的媽祖,以及隨從千里眼、順風耳;除此之外,隨侍的還有王爺與臨水夫人。
在原本的討論當中,應該是由我奉請媽祖的神像,不過就在剎那之間,媽祖透過祂在人間的代表(乩身),重新指派了大家的工作。調整任務之後,由我捧著金爐當領頭羊,其中一位師姐則奉請媽祖前行。當然,另外幾位神明並不會落單,放心。
就這樣,大夥們在淨香過火後,便恭恭敬敬地的領著神明的神像,大步邁出門口。
整個隊伍,浩浩湯湯地驅車前往新住所,路程中,師姐不斷地向神明說明我們目前到哪裡,接下來怎麼走,然後請神明見諒,畢竟舟車勞頓的,神明也會累啊。
下車之後,依照先後順序排成一縱列,最前面的令旗及其他法器,由家母負責、接續是端著金爐的我、其次是媽祖、千里眼與順風耳、王爺、臨水夫人,就這樣,連人帶神,一起搭電梯到十樓。
進入新住所後,反覆著離去前的動作及順序,依循將諸位神明恭請至新家,並奉請至神龕(其實是以普通的折疊桌暫時充當),然後燃起淨香,並點上幾柱香,大夥各自上前領上一柱香,整組人員就這樣圍繞在看似簡陋卻意義非凡的神桌前,虔誠地,拜上一拜。
到此,算是大功告成,像我而言,我像是被一場「信仰」文化洗禮般,我一向不認為我有虔誠的宗教信仰,雖然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但真正遇到困境時,卻又鮮少請求神明幫助,讓我具有堅定的信念跨過難關。
然而眼前所見的這群師姐,儘管在神明即將可能流離失所的此時,卻仍有堅強的信念,認為難關總會過、認為困苦總會盡。以心理治療的層面來剖析的話,我真的相信宗教信仰的力量。
再者,這樣的場域,以及那強有而力的專業知識(當然是道教文化囉),還有在整個過程中,一群人朝著共同目標,排除萬難的那種堅定信念,其實就是台灣最草根性的文化價值,也應該是我們傳統生活中最本質的概念,然而這樣的文化價值,恐怕正面臨流失的危機。
台灣人最草根的力量,始於血緣所繫起的關連,然後透過地緣關係壯大,最後才是藉由宗教、寺廟文化來進一步鞏固。我一直認為,我們可以不重視這些文化,但卻不能不去理解這些文化,因為當我們忘記自己最根本的文化之後,其實更深層的意義在於我們會忘記自己是什麼人。
當我們不再記得自己是什麼人時,就只會囫圇吞棗般地將吸收外來文化,替代自己的文化,更進一步就是產生認同。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談論「韓流」來襲時,接續看到的社會現象,就是年青人開始追求並學習韓國文化,我不認為這是壞事,只不過我們對於某種文化理解越深入,就越有機會產生認同,並且開始形塑新的角色,也就是說可能就會認同自己是個韓國人。
我認為文化的多元性,才是台灣人最寶貴的資產。正因為我們的文化多樣,所以我們才是我們,才會形塑成今日所稱的「台灣人」。然而倘若我們有朝一日不再試圖去理解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生活,我們是否會容易因為外來文化的新鮮,在學習外來文化的同時,逐漸忘卻自己的文化呢?
別忘了,文化就是生活,我們現在所過的生活越來越趨向西方歐美式的快速、緊張的形態時,除了代表我們的文化正在產生新的融合與轉變之外,會不會也是一種自我認同的流失呢?
在今日,我看見台灣最根本的生活形態、最核心的文化價值。可惜的是,我一向沒有帶相機的習慣,無法透過影像記錄下來,希望我在談述文化之我觀的同時,也應該貫徹執行改變我那不愛帶相機出門的文化啊。:)
Comments